——丁原说现在的“学盟”身后有影身撑腰,完全不用担心任何资金问题,教育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尤为重要……季明于“玻晶”上所写日记。
…………
“皇家书院?那种交好多钱才能难得看上一眼的?还是说花大价钱才能听到的讲座?”启杨明图脑海中浮现出了过去交钱在私塾里读书的画面。
“知识是免费的。”季明听出了启杨明图话中所蕴含的深意。
“…………我们需要一个向导。”
启杨明图沉默了一会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结合了身为现代人的右以及边境墙看门大爷的见闻后,他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尽管自己那个时代崇尚武道而耻于学文……
在启杨明图那个时期以及之前的人普遍认为,教育,也就是知识的传递,是极其重要的,它与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紧密相连,因此,尽管知识获取的过程可能涉及一定的成本,比如束修、学习材料、时间等,但人们普遍愿意为知识付费。
在那时,知识付费的形式可能并不像现代这样直接以货币交易为主,书上有记载,孔子讲学时的“束修”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学费,它代表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珍视,此外,一些学者可能通过赞助、捐赠或家族支持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对于那时贫穷的学子来说,“知识是免费的”这一说法可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然而,在现实中,他们可能面临更多的障碍,如无法支付学费、购买学习材料或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因此,一些有远见和慷慨的官员或富人可能会设立学校或资助贫穷学子,以帮助他们获得知识。
如果“知识是免费的”这一观念被广泛接受,它可能会促进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假设有的官员通过慷慨资助贫穷学子,鼓励了办学风气的盛行,那么就能使得更多人能够接受教育。
像这样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它能够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创新和发展、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知识是免费的”这一观念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启杨明图回想起以前自己所处的那个现实,那个时代,不同的世界。
貌似自古以来,知识付费就有其传统,在孔子时代,学生需要献上“束修”作为学费,才能聆听孔子的教诲,这表明古代人已经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并愿意为之付费,但也止步于此。
在那时,受教育往往是贵族或地主阶层的特权,因此,能够支付知识费用的人通常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知识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古代教育家如孔子等,虽然提倡“有教无类”,但实际上,能够支付学费的学生仍然有限,这是古代人对于知识付费与教育理念之间的平衡考量。
从古代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崇拜可以看出,古代人普遍认同知识的价值,所以,为知识付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但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这是一个人人得以受教的时代,冲破封锁,打破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