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旧的构想
一个世纪以前的奥古斯都时代曾经有一个设想,即将防线从莱茵河前推到易北河,然后再与多瑙河防线相互连接,构成新的帝国边境防线。
新的边境防线囊括了更多的领土,同时防御压力大大缩小,比之前的防线短了差不多五百公里,还能更有效地保卫本土的安全,如果军事能力允许的话,这似乎还算不上是个坏主意。
其实奥古斯都也在有意识地试图实现这个计划,甚至一度相当顺利,直到条顿森林这事情的出现打乱了他的原有计划。
后来奥古斯都也让提比略等人继续日耳曼战争,但这個计划最终没有成功。
这个时空的情况稍微有些差别,由于法兰克人的国力较强,差不多百年前的奥古斯都权衡利弊之后还是没有选择直接动武用征服解决问题,毕竟他的大战略是偃旗息鼓稳固现有土地,再开启一场大战争的话裁军也就无从谈起。
后面提比略皇帝做的事情主要也是稳固内政,再往后的皇帝们虽说有了还算正常的内部环境,但能力或者性格为人上或多或少也都有点问题,兜兜转转这就过去了几十年,到了弗拉维皇朝时期。
维斯帕不用多说忙着稳固内部,蒂雅接手之后的头几年也在干差不多的事情,现在她和奥维尔觉得国家实力差不多稳固了,能够进行较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同时法兰克王国和匈人纠缠的局面确实也给了他这个机会。
他们手上还有一张牌——贝利萨留的妻子茱蒂丝是墨洛温王朝公主,这些年不列颠陆续收留了许多逃过来的前朝遗老,这些人能成为罗马人和法兰克人对抗的关键性力量。
资金上用香料贸易的利润、国库收入和从元老们身上刮出来的油水,这些钱再加上奥维尔牵头撺掇元老们各自捐了些财产,大概是凑齐了出征所需要用的资金,出征计划也被元老院成员表决通过。
于是乎,经过两年多的周密准备工作,开春时候对日耳曼人的新一轮战争再次开始。
奥维尔调动了上下日耳曼、不列颠和高卢等地的大部分军队,又从东方的埃及、叙利亚等地抽调了差不多三万人过来,再加上从本土临时征募的万余老兵,军队总数差不多到达了十四万,再加上北海徘徊的维京人和前朝遗老,人数超过十六万,这个数字称得上是声势浩大。
现在的法兰克王国正常情况下差不多只能凑出这个数字一半的军队,更别说现在正被两面夹攻,内部也有不少墨洛温王朝遗老暴起叛乱,霎时间整个国家就到了风雨飘摇的程度。
奥维尔打出的旗号是为正统的王室收复领土,他的目标也不是吞并整个法兰克王国,这么大的土地对他们来说得不偿失,他只要构成奥古斯都设想中的易北河防线即可。
初期他打算将莱茵河到易北河之间的土地作为附庸国存在,然后用上几十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慢慢同化吞并这个地方,这个看继承人的手腕究竟如何。
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很容易被捕捉到踪迹,法兰克人这边也早就做好了准备,不过六七万人的日耳曼人军队实在是很难和两三倍于自己的罗马军队相抗衡,日耳曼人这边也很干脆地选择用游击战术拖延时间希望等入冬之后能让罗马人知难而退。
但他们已经不是以森林为家的蛮族了,已经基本踏入文明社会,照样要靠农耕来养活自己,这点罗马人也是一样,他们在当地过冬的难度已经没有正史上那么大,相反只要做好了准备工作并不难办。
贝利萨留和图拉真都还算是有一定经验的优秀军事人才,被叮嘱了小心谨慎且有优秀副官团队的情况下并不容易犯错,而强大的国力也给了罗马人很高的容错率,在不追求一击毙敌的前提下,他们正在稳步地向前推进。
漫长的日耳曼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一年多,这时候罗马人差不多达成了目标的三分之二,后面推进进度因为地形和补给线原因略有放缓,但在资金物资供应不断的情况下,似乎完成易北河防线也不过就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种情况下,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最终还是选择了低头,进行和谈换取一份体面的合约。
——
“我们可以接受罗马人的易北河防线,将防线内的土地交给墨洛温王室,但罗马人要同意不进行边境封锁、开放一部分地区的移民、允许我们的人撤出易北河以西的土地、保证国家剩下部分的稳定和安全.”
林林总总看似提了不少条件,实际上都只是在确保罗马人不会得寸进尺而已。
奥维尔大方道:“这点还请你们放心,太多的土地对帝国来说没有好处,我的继任者们也能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至少在这百年之内,边境线不会前进一步,之后的事情我现在也做不到保证。”
“那是自然,条约的效力如果真能维持那么久的话,我们也是会心满意足的。”
说话的人是查理王的王子,在奥维尔看来是个颇有胆识才干的人,不过现在也只能坐在谈判桌上和罗马人慢慢地谈条件了。
在他们看来现在接受这种条约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正面战场上连续打输了好几场关键性的战役,罗马人这边只是有些损伤,换成他们这边就是伤筋动骨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