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踕自我觉得身强体壮还能活个几十年,那么也就不需要太子了。
于是直接杀掉了太子华。
这还不够,疑心已起,郑踕看剩下的儿子也都不顺眼,起了杀心。
其他的郑国公子确实是无辜,受了太子华的牵连,本来自己的哥哥企图联合外面的大国杀自己就已经很倒霉了,没想到老爹知道了这个事情的反应不是保护自己,而是打算直接开杀。
这父亲兄长真的是亲生的吗……
无奈郑踕心意已决,心邦邦硬,谁求情都没有用。
郑踕的儿子众多,在他自己的操作下,死的死,逃的逃。
所以一直到现在,新郑城里无一个郑国公子。
魏武子听着狐偃讲着郑国的故事,眼神却一直落在重耳身上,“亲老爹要杀亲儿子,杀得自己的儿子满世界逃,这故事似曾相识啊。”
重耳叹气,可不是嘛,自己不就是在逃公子中的一员吗。
这叫个什么事儿啊。
聊着郑国的事儿,一行人也到了新郑城的城门外。
狐偃跟门吏报了家门,表达了想要拜见郑国公的期望。
门吏只说需要通报,让一行人在城门外等等。
新郑城王宫。
郑踕和大臣们也正聊着关于重耳的事情。
重耳出逃是因为父兄的追杀。
在郑踕看来,追溯重耳流亡的根源,最原始的原因就是重耳觊觎晋公之位,意欲谋逆,被献公下令讨伐,重耳不战而逃。
一直逃啊逃,逃到了现在。
觊觎王位,这不就跟自己那个龟儿子太子华一模一样吗?!
郑踕一想到太子华都被立为太子了居然还在肖想,他都敢跟小白提出合谋杀弟弟,谁知道下一步会不会再进一步提出合谋杀自己。
他自动将重耳和太子华归结于同一种人,因此对重耳没什么好感。
大臣里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说要礼遇,有的说不用。
郑踕听了一会儿,内心早已有了主意,“晋公子重耳叛父君而逃亡国外,实乃不忠不孝之人,这样的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受人欢迎的。”
他说这话时估计是想起了自己那几个逃往别国的儿子,内心也笃定别国的君王也会像自己这样想。
“听说那重耳这些年的逃亡路上屡遭饥饿,想来这也是上天对不忠不孝的人的惩罚。既然这样,我们不必以礼相待!”
臣子之间也有与郑踕不同想法的人,比如郑踕的弟弟,郑国的正卿,詹。
“国君,重耳公子无论如何也是大国的公子,就算是看在他身份的份上,也该让他进城招待一下的。当时他流亡至齐国时,齐桓公也曾以贵宾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