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隆德地区许多人家的房子都被震塌了,不少人因此受了伤,唯一庆幸的是,没人丧命。”
“当时,爆炸发生的时候,不少人以为是地震了,穿着休眠服撞破休眠舱就从屋子里跑了出来,许多人的脑袋都撞破了,但等他们慌忙跑出来后,却没有发现有后续的地震余波。”
“横跨欧亚大陆的地震站记录了这次猛烈的爆炸,气象研究实验基地的气压自动记录仪也侦测到了当时爆炸造成的的气压不稳定。”
“在事发后数天内,亚洲与欧洲的夜空呈现出了诡异的暗红色。”
“气象研究实验员们认为,这是光线穿过在高纬度地区的极度低温中形成的冰晶颗粒造成的,这种现象常在航天飞机返回地球大气时出现。”
“距离最近的欧洲天体物理实验室的天文观测台观察到大气的透明度有降低的现象。欧洲许多地区的人们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昼般的闪光,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美洲,人们也感觉到大地在抖动。”
“听一个农林实验室的实验员说,那天早饭时间,他在萨隆德实验区的林地里一边吃东西一边检查林木生长情况……突然天空好似被劈开,森林上空还有北方的整片天空好像被点着了。随后热浪滚滚,把实验员暴露在外面的皮肤都给烫伤了。接着天空传来一声炸响,还有轰鸣声,然后实验员被掀到了背后几十米远的大树树干那,撞了个结实!好在同伴在实验室听到响声,出来看了一眼,把受伤的实验员给拖回了实验室。紧接着,天上许多石块掉落下来,实验室的天花板都被砸出了许多的大窟窿,大地随之颤抖!两个实验员都趴到休息室的桌子下,捂着脑袋怕被实验室天花板砸到!天空被撕开的时候,有热风呼啸着从北方刮过实验室,把实验室的大门给吹开了,实验室里各种器械设备被吹得一片狼藉!”
“萨隆德的水产实验员正在河边钓鱼,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响,好像巨大的炸弹爆炸,把实验员直接给震到了水里。大风吹弯了河边的冷杉树,好像飓风。实验员在水里扑腾着要爬上岸,可那风大得吓人,卷起了好多泥土,还在萨隆德的河上刮起了一道水墙,直接把实验员拍得七荤八素,差点溺死在河里!”
“有人说他当时就在现场,正给自己养的角兽装脚蹄,忽的一声好似炮声的巨响传来,他马上转过身,看到天上有一道细长的火焰,头比屁股大得多,颜色就是那种白天点着的橙黄色的火。它比太阳大,但没那么亮,可以用眼睛直接看。跟在火焰后面的东西似乎是烟,一圈圈的,还有些蓝色火苗……那火焰刚刚消失,就传来了比炸弹爆炸更大的声音,地面颤动起来,角兽受惊,挣脱了他的束缚,纵蹄朝后方狂奔而去,把他弄得个前仰后翻!”
“萨隆德大爆炸一时间轰动了整个欧亚大陆!震动了全球!”
“有思考者认为,它是一块高速运动的反物质导致的!”
“0.5克‘反铁’与0.5克铁相撞,就足以产生威力大于原子弹的破坏力。”
“萨隆德大爆炸,极有可能是一块巴掌大小的反物质与地球上的普通相遇后湮灭,然后一同消失在强烈的伽马射线的闪光中。”
“也有些天马行空的人认为是某个迷你黑洞从萨隆德钻进地壳,从地球的另一边钻了出去。”
“哈哈,那帮人真他妈敢想。太他妈离谱了!”
“更有些不可思议者觉得,可能是地球上曾经的霸主文明人类捣的鬼!他们并没有灭绝,而是潜藏在地球的某个角落艰难渡过了第六次大灭绝时代。经过漫长岁月的养精蓄锐,他们准备东山再起,重新称霸地球。这次的萨隆德大爆炸就是他们摧毁双星文明的开始!”
“我看新闻消息上,为了解释萨隆德大爆炸,各种各样的假说层出不穷,什么妖魔鬼怪科学专家都能给你说上一嘴,一些观点看起来似乎真像那么一回事儿!”
“可无论哪个都缺少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事发后第二天,萨隆德地区的实验员就组织了人员进行实地考察。”
“他们到达那里之后看到了一幅惊人的劫后景观:一个直径约50米的、类似陨石撞击形成的大坑,周围30公里内满目大火之后的焦土,再往外是上千平方公里的林木四向倒伏。但是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他们在陨击坑附近掘地数米,出乎意料地没有发现任何陨石残迹踪影。”
“接着,他们对周围环境做了细致入微地搜索和检测。”
“结果发现,在泥土里,有球状的硅酸化合物和磁铁矿。它们的大小仅有几毫米左右,其中有些磁铁矿颗粒粘在一串,有些甚至钻进了透明的硅酸盐颗粒里去。而这些颗粒只有在极高温度下才会粘结起来。经过分析,他们在里面发现了钴、镍、铜、铱、锗等金属。在类似陨石撞击形成的大坑里,他们还找到了一些微小的钻石颗粒。只不过,通过发射性仪器检测,他们发现,萨隆德大爆炸发生当地并没有发生放射现象加强的情况。”
“经过事后推演论证,大家只得到了一种大概率的可能:萨隆德大爆炸是因为一颗冰体彗星撞击了地球!”
“在广袤的星际太空,漂浮着许许多多的物质实体。在我们地球和其他行星之间,有着岩石、水冰、金属,还有些是包括有机物在内的不同物质的复合物。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小的不过一粒微尘,大的超过一座城市。很多时候,它们只是漂浮在空旷广袤的星际太空中,与我们相安无事;可有时候它们的运动轨迹会恰好指向行星。萨隆德大爆炸很可能是由一个直径超过五十米的冰体彗星碎片引发的,它可能有五十万吨重,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坠落到地球上,在与大气层摩擦时放出耀目的光和热,最后在距离地面几百米的地方发生了爆炸。”
“经过这次事件,今年来莫贝斯塔山看流星雨的人都少了。”
“毕竟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也是因为彗星形成的。”
“哈哈!那些胆小鬼,害怕看流星雨碰上彗星撞地球!”
“也好,少了他们,减少了观星平台的空气扰动,我们也能更好地欣赏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
“对了,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回归周期是多少年来着?”
“133年。母彗星斯威夫特·塔特尔是由冰块和沙石组成的球体,它每一次回归,在接近太阳时,彗星表面的物质会因为太阳的强力热辐射而升华,这些升华了的物质就是日后的流星体。在彗星围绕太阳运动时,部份流星体会和彗星分离,遗留在彗星的轨道上。流星体由于太阳风及行星引力作用,会不断扩散,互相远离,而且范围逐渐增大。当地球的运行轨道与彗星轨道相交时,流星体受地球地心吸力影响,会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且燃烧。那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亮光,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雨。因为流星体碎片在太阳系漂浮的位置变化不大,所以每年地球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经过,也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萨隆德大爆炸极有可能是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留下来的一块较大的流星体碎片引发的!”
“不过随着彗星一次次经过太阳近旁被蒸发、解体,终有一日,它会彻底化作漫天流星,消失不见。所以珍惜我们还能看到英仙座流星雨的日子吧!看一次少一次了!”
“对了,我听说这颗彗星的固体彗核和造成白垩纪晚期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大小相似,要是在最后一次回归的时候撞上地球,我们双星文明不也得完蛋!”
“放心吧,彗星轨道研究实验室早就探究清楚了,它的轨道很稳定,根本不会与地球相撞。”
“说到这倒是让我想起了思考者肯泰罗提出的那个关于人类文明灭亡的小行星撞击理论模型。”
“你还记得么?”
“当然!”
“在太阳系内,将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分成了两个区域的是一条环带——小行星带。”
“它形成于太阳系早期。如果没有木星,小行星带里的所有星际物质会聚作一团形成一颗行星。但由于木星引力的影响,它们要么被带着脱离小行星带,要么因为互相碰撞而碎裂,难以形成一颗完整的行星。”
“而这,给内太阳系的行星带来了灾难。”
“那些飘荡在小行星带的天体——最大直径950千米、最小不过巴掌大小——会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脱离小行星带的轨道,往内太阳系飞。这不可避免的会与内太阳系里的行星相撞。”
“平均而言,大约每13万年就有一颗直径超过500米的小天体对地球产生影响。”
“它可能是与地球擦身而过,也有可能直接命中地球。”
“其实在月球表面,你就能看到这样的情况。”
“只单单用望远镜,你就能看到月亮朝着我们的这面有一万多个陨坑。它们中的大部分都位于古老的月球高地,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星际碎片开始堆积,月球刚刚形成之际。”
“粗略地算,月球陨坑的形成速度大概是每10万年一个。”
“我们地球比月球大得多,挨得又近!月球被撞的千疮百孔,我们地球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每13万年就可能有一次大的撞击发生,每一万年就有一颗直径在一百米以下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
“一亿年前,人类文明极有可能和恐龙一样——死于小行星撞击地球!”
“一颗直径超过20公里的小行星猛地一下撞上地球,顷刻间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行星撞击造成地球大气环境急剧改变,突破了人类生理所能承受的极限。距离撞击点几百千米之内的人立刻死于高温高压的冲击波,石块和尘土被高高地抛入大气层——此外还有热浪引发的大范围火灾生成的烟尘——在风的助力下遮蔽了整个星球。璀璨的人类文明瞬间迎来末日!”
“说实话,这是个很好的理论模型!人类文明极有可能是这样灭亡的!”
“我也很愿意相信是这样!但是我们并没有在地球上发现那么大的行星撞击坑!”
“而且,根据我们对人类文明遗迹的调查,发现当时人类文明已经掌握了极高的火箭科技!如果有大质量的小行星要与地球相撞,人类会判断出它的太空运行轨道,然后发射火箭,带着燃料飞到它表面,最后在小行星表面再次点火,把小行星推离当前轨道,避免它与地球相撞。”
“当然,如果来不及用这种温和的方式推离小行星,他们还可以发射几十枚火箭,携带着炸弹,将小行星击碎,让其偏离当前轨道,达到保卫地球的目的。”
“所以,那么强大的人类文明到底是因何灭亡的呢?”
夜幕沉沉,克劳德和克拉克森都百思不得其解。
“算了算了,今天不聊工作,把心思放在流星雨上!”
“来了来了!”
“快看!”
“不对,怎么有颗流星在朝我们这飞!”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