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庚坐下继续说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学多少兵法韬略都无人可用”
“怎么就无人可用了?”
“用谁?”
“用谁都可以啊,朝廷开科取士,我们也可以在下人中抡才……”老二虽然还在说话,但底气却有些不足
“二哥不要说大话,说具体的名字”
“曾家、方家,有的是人只要……”
“只要给人腾出位置对吗?二哥那些总归是别人家的人,再说给新人腾位置老人又放在哪里?”
历来权力更迭的过程中,最难处理的事情就是如何安置旧势力,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解除权利给予优待,但如果旧势力不愿放手难免就有一场血雨腥风
这种难题自古以来就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更何况唐府的情形非常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大问题
“五弟有什么好主意?”这个题太难了,一直困扰着老二,他饶有兴致地看着朱长庚,希望他能说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方案
朱长庚轻轻靠近二哥道:“依我之见……”说着他比了一个切的手势
“哈哈哈,好啦好啦,五弟你不要再胡思乱想,早点休息吧”老二根本不信朱长庚的话
“二哥,我不开玩笑;目下正值乱世,手中没有快刀便是待宰羔羊”
朱长庚说得恳切,老二不好拒绝,便打起了太极:
“行了,我知道了;你要弃文从武,我也不拦你;明早给母妃请安的时候你自己跟大哥说”
“到时候你要帮一腔,大哥一直把我当小孩你也知道”
“你本来就是小孩”
“冠军侯十七岁就率兵击匈奴于漠南,纵横驰骋,斩首两千余;目下正值乱世乃英雄用武之时,你老弟我今年已经十五了不能再耽误了”
“好好好,明天我帮你提,不过大哥什么主意还得听他的”
做一个南征北战的大将军,是朱长庚确认自己穿越到了明末就定下来的理想,此刻直言不讳的说出来心中的块垒消了一大半
之前他是不敢说的,但二哥亲自过来支开下人向他解释绞肠痧的事,坚定了他的信心
这三个哥哥值得信任!
老二离开存心殿并没有回自己的院子,而是直接来到承奉殿求见唐王
此时天色已晚兄弟二人秉烛夜谈,曾王妃带着几个本家丫鬟在书房外嬉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靠近书房偷听
“你是说五弟要弃文从武?”
“对,他刚才告诉我的”
“现在的形势,确实非常需要一个靠得住的武人”
“大哥,你同意了?我担心……”老二没想到唐王这么轻易就同意了
“没什么好担心的,这种时候自家兄弟都不相信,外人更靠不住”
唐王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同意朱长庚弃文从武,是因为他此刻太缺人了;知府陈振豪一直在调查唐府的私兵,而王府的署官、内使多半是前朝遗留并不可靠,此时他真的太缺一个信得过的人打入私军了
之前他曾想过让长海打入私军内部,可是长海目标太大了,很容易让人想到这是夺权至举;正愁无计可施,朱长庚就递来了答案
朱长庚年龄小,即便别人看出来这是夺权的安排,那夺权之事也会发生在多年以后,等那时老唐王留下的这些老臣,早都老了
所以用朱长庚才能麻痹敌人,也只有朱长庚才值得信任
“可他从来没练过武,也没读过兵法”
“慢慢来嘛,君子不器;孤也没有做过王爷”
“那大哥的意思?”
“干脆让他跟着苏海,一步到位”
按照朱元璋最初分封的构想,每个藩王都有左中右三卫军,分镇南北,拱卫南京
可惜这个构想还未完成,老朱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初代唐王朱桱(jing四声)于永乐六年就藩,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左中右三卫,但朱棣也保留了唐藩的中卫军
后来随着历代皇帝加强对宗室的管理,藩王的卫军渐渐被裁撤
唐府的中卫军倒是留下了,但军官任免、军事调度的权力已被朝廷收走;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于朝
他们的工作虽是保护王府,但唐王压根没有权利插手护卫军的事情,倒是常常为了拉拢世袭的武官和他们结为姻亲
成化年间,贼寇袭襄、邓地区,朝廷征调唐府护卫镇压襄阳县贼,导致王府无人护卫,唐宪王朱琼炟上奏曰:
“府中无人护守,夙夜惊惶,乞敕该部即为区画,选将出师,作急前来剿贼。复乞将臣护卫,原选操官军一千二百名存留南阳操守。仍乞修理城池以备不虞”
即便说得这般迁就,皇帝也丝毫不理会
明后期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越来越弱;唐府中卫军也和卫所兵一样,主要工作是帮长官家种田
军官都是世袭的,那些军户士兵就是他们的佃户,朝廷无力管理,唐王无权干涉
到后期千余编制的中卫军,能用的不足百人
正因如此老唐王朱硕熿才会自己悄悄打造一支听命于唐藩的部队,这些人一直由内使太监苏海带领,当然这些朱长庚暂时还不知道
第二天一早,朱长庚洗漱完毕便和哥哥们一起,在承奉正太监的带领下到圆殿向两位母妃请安
按以往的惯例,请安之后嫡母毛氏会留下三位哥哥说话
今天唐王让朱长庚也留下了,此时他才知道所谓的留下说话,是三个哥哥借母妃的房间开小会
“五弟,怎么会突然想起学武来?”唐王开门见山直接问
“大哥这世道不太平,中卫军那帮酒囊饭袋是靠不住的,我想亲自动手打造一支铁卫,供大哥驱使”朱长庚坦诚地说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唐王看着这个还未束发的弟弟一本正经地说话,不由笑问:
“你知道什么是铁卫吗?”
“铁,便是铁的纪律,令行禁止”
令行禁止,王始也;拥有一支听话的部队,是统治天下的开端
这个答案让唐王非常满意,只是这话不像以前的朱长庚能说出来的
唐王不禁问道:
“这些话是谁教你说的?”
“是我自己一直想说,却不敢说的,这次中毒让我感到死生无常,必须把这些心里话告诉大哥”
“嗯,老五长大了,你要弃文从武孤支持你,但你不能私自去找任何人的麻烦,任何行动前都要先和孤商议”
“遵命”
“哈哈哈,好,那么接下来你打算怎样打造一支铁卫?”
“我想先恢复……恢复身体,然后招纳一些关、陕之地的流民或是收买一些本地吃不饱饭的少年……”
“这想法很不错,但现在时机不对。有人盯着咱们王府,你可千万不要闹出什么动静来;至于练武的事你就跟着苏海学,他教你足够了。等你功夫学的差不多,孤再告诉你后面的事情”
随后唐王将贴身太监苏海叫了进来
“慢慢来嘛,君子不器;孤也没有做过王爷”
“那大哥的意思?”
“干脆让他跟着苏海,一步到位”
按照朱元璋最初分封的构想,每个藩王都有左中右三卫军,分镇南北,拱卫南京
可惜这个构想还未完成,老朱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初代唐王朱桱(jing四声)于永乐六年就藩,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左中右三卫,但朱棣也保留了唐藩的中卫军
后来随着历代皇帝加强对宗室的管理,藩王的卫军渐渐被裁撤
唐府的中卫军倒是留下了,但军官任免、军事调度的权力已被朝廷收走;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于朝
他们的工作虽是保护王府,但唐王压根没有权利插手护卫军的事情,倒是常常为了拉拢世袭的武官和他们结为姻亲
成化年间,贼寇袭襄、邓地区,朝廷征调唐府护卫镇压襄阳县贼,导致王府无人护卫,唐宪王朱琼炟上奏曰:
“府中无人护守,夙夜惊惶,乞敕该部即为区画,选将出师,作急前来剿贼。复乞将臣护卫,原选操官军一千二百名存留南阳操守。仍乞修理城池以备不虞”
即便说得这般迁就,皇帝也丝毫不理会
明后期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越来越弱;唐府中卫军也和卫所兵一样,主要工作是帮长官家种田
军官都是世袭的,那些军户士兵就是他们的佃户,朝廷无力管理,唐王无权干涉
到后期千余编制的中卫军,能用的不足百人
正因如此老唐王朱硕熿才会自己悄悄打造一支听命于唐藩的部队,这些人一直由内使太监苏海带领,当然这些朱长庚暂时还不知道
第二天一早,朱长庚洗漱完毕便和哥哥们一起,在承奉正太监的带领下到圆殿向两位母妃请安
按以往的惯例,请安之后嫡母毛氏会留下三位哥哥说话
今天唐王让朱长庚也留下了,此时他才知道所谓的留下说话,是三个哥哥借母妃的房间开小会
“五弟,怎么会突然想起学武来?”唐王开门见山直接问
“大哥这世道不太平,中卫军那帮酒囊饭袋是靠不住的,我想亲自动手打造一支铁卫,供大哥驱使”朱长庚坦诚地说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唐王看着这个还未束发的弟弟一本正经地说话,不由笑问:
“你知道什么是铁卫吗?”
“铁,便是铁的纪律,令行禁止”
令行禁止,王始也;拥有一支听话的部队,是统治天下的开端
这个答案让唐王非常满意,只是这话不像以前的朱长庚能说出来的
唐王不禁问道:
“这些话是谁教你说的?”
“是我自己一直想说,却不敢说的,这次中毒让我感到死生无常,必须把这些心里话告诉大哥”
“嗯,老五长大了,你要弃文从武孤支持你,但你不能私自去找任何人的麻烦,任何行动前都要先和孤商议”
“遵命”
“哈哈哈,好,那么接下来你打算怎样打造一支铁卫?”
“我想先恢复……恢复身体,然后招纳一些关、陕之地的流民或是收买一些本地吃不饱饭的少年……”
“这想法很不错,但现在时机不对。有人盯着咱们王府,你可千万不要闹出什么动静来;至于练武的事你就跟着苏海学,他教你足够了。等你功夫学的差不多,孤再告诉你后面的事情”
随后唐王将贴身太监苏海叫了进来
“慢慢来嘛,君子不器;孤也没有做过王爷”
“那大哥的意思?”
“干脆让他跟着苏海,一步到位”
按照朱元璋最初分封的构想,每个藩王都有左中右三卫军,分镇南北,拱卫南京
可惜这个构想还未完成,老朱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初代唐王朱桱(jing四声)于永乐六年就藩,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左中右三卫,但朱棣也保留了唐藩的中卫军
后来随着历代皇帝加强对宗室的管理,藩王的卫军渐渐被裁撤
唐府的中卫军倒是留下了,但军官任免、军事调度的权力已被朝廷收走;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于朝
他们的工作虽是保护王府,但唐王压根没有权利插手护卫军的事情,倒是常常为了拉拢世袭的武官和他们结为姻亲
成化年间,贼寇袭襄、邓地区,朝廷征调唐府护卫镇压襄阳县贼,导致王府无人护卫,唐宪王朱琼炟上奏曰:
“府中无人护守,夙夜惊惶,乞敕该部即为区画,选将出师,作急前来剿贼。复乞将臣护卫,原选操官军一千二百名存留南阳操守。仍乞修理城池以备不虞”
即便说得这般迁就,皇帝也丝毫不理会
明后期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越来越弱;唐府中卫军也和卫所兵一样,主要工作是帮长官家种田
军官都是世袭的,那些军户士兵就是他们的佃户,朝廷无力管理,唐王无权干涉
到后期千余编制的中卫军,能用的不足百人
正因如此老唐王朱硕熿才会自己悄悄打造一支听命于唐藩的部队,这些人一直由内使太监苏海带领,当然这些朱长庚暂时还不知道
第二天一早,朱长庚洗漱完毕便和哥哥们一起,在承奉正太监的带领下到圆殿向两位母妃请安
按以往的惯例,请安之后嫡母毛氏会留下三位哥哥说话
今天唐王让朱长庚也留下了,此时他才知道所谓的留下说话,是三个哥哥借母妃的房间开小会
“五弟,怎么会突然想起学武来?”唐王开门见山直接问
“大哥这世道不太平,中卫军那帮酒囊饭袋是靠不住的,我想亲自动手打造一支铁卫,供大哥驱使”朱长庚坦诚地说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唐王看着这个还未束发的弟弟一本正经地说话,不由笑问:
“你知道什么是铁卫吗?”
“铁,便是铁的纪律,令行禁止”
令行禁止,王始也;拥有一支听话的部队,是统治天下的开端
这个答案让唐王非常满意,只是这话不像以前的朱长庚能说出来的
唐王不禁问道:
“这些话是谁教你说的?”
“是我自己一直想说,却不敢说的,这次中毒让我感到死生无常,必须把这些心里话告诉大哥”
“嗯,老五长大了,你要弃文从武孤支持你,但你不能私自去找任何人的麻烦,任何行动前都要先和孤商议”
“遵命”
“哈哈哈,好,那么接下来你打算怎样打造一支铁卫?”
“我想先恢复……恢复身体,然后招纳一些关、陕之地的流民或是收买一些本地吃不饱饭的少年……”
“这想法很不错,但现在时机不对。有人盯着咱们王府,你可千万不要闹出什么动静来;至于练武的事你就跟着苏海学,他教你足够了。等你功夫学的差不多,孤再告诉你后面的事情”
随后唐王将贴身太监苏海叫了进来
“慢慢来嘛,君子不器;孤也没有做过王爷”
“那大哥的意思?”
“干脆让他跟着苏海,一步到位”
按照朱元璋最初分封的构想,每个藩王都有左中右三卫军,分镇南北,拱卫南京
可惜这个构想还未完成,老朱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初代唐王朱桱(jing四声)于永乐六年就藩,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左中右三卫,但朱棣也保留了唐藩的中卫军
后来随着历代皇帝加强对宗室的管理,藩王的卫军渐渐被裁撤
唐府的中卫军倒是留下了,但军官任免、军事调度的权力已被朝廷收走;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于朝
他们的工作虽是保护王府,但唐王压根没有权利插手护卫军的事情,倒是常常为了拉拢世袭的武官和他们结为姻亲
成化年间,贼寇袭襄、邓地区,朝廷征调唐府护卫镇压襄阳县贼,导致王府无人护卫,唐宪王朱琼炟上奏曰:
“府中无人护守,夙夜惊惶,乞敕该部即为区画,选将出师,作急前来剿贼。复乞将臣护卫,原选操官军一千二百名存留南阳操守。仍乞修理城池以备不虞”
即便说得这般迁就,皇帝也丝毫不理会
明后期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越来越弱;唐府中卫军也和卫所兵一样,主要工作是帮长官家种田
军官都是世袭的,那些军户士兵就是他们的佃户,朝廷无力管理,唐王无权干涉
到后期千余编制的中卫军,能用的不足百人
正因如此老唐王朱硕熿才会自己悄悄打造一支听命于唐藩的部队,这些人一直由内使太监苏海带领,当然这些朱长庚暂时还不知道
第二天一早,朱长庚洗漱完毕便和哥哥们一起,在承奉正太监的带领下到圆殿向两位母妃请安
按以往的惯例,请安之后嫡母毛氏会留下三位哥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