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同一个乖巧的学生一般,毕恭毕敬地聆听着岳父大人的谆谆教诲。而在内心深处,则不由自主地涌现出一股对岳父大人无比敬仰的情感。随着我与岳父大人相处时间的延长和彼此了解的深入,我愈发深刻地感受到他那犹如深海般的高深莫测。
此时此刻,我突然间想起了《论语》之中颜渊对于其师孔子的感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如今,我对于岳父大人的感受不正如同颜渊对待孔子时的心境一模一样吗?这也就难怪谷村的人们会将岳父大人当作神明一般顶礼膜拜了。
正当我心中暗自惊叹于岳父的神奇之时,忽然听到岳父大人开口问道:“皓儿啊,你可知道我当初为何会提议让你前来钓鱼城呢?”
“自然是为了抵抗蒙古大军,守护我们的祖国疆土。”我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此言差矣。被动防守不如主动进攻。”岳父语重心长地道:“我之所以建议你来钓鱼城,除了钓鱼城是战略要地之外。最为重要的一条是你只有来到钓鱼城这种直面敌国的战略要地,才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招兵权和用兵权。”
我恍然大悟,终于理解了岳父的深意。
原来,在南宋时期,整个国家的军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自然是禁军,他们驻守在临安(今杭州)周边地区;其次则是厢军,主要负责维护地方治安;最后便是乡军,这部分力量分布广泛且相对分散。
禁军作为直接拱卫京师的精锐之师,按照大宋的军事布局理念应具备数量众多、实力强大等特点。事实上,在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曾亲自制定过一系列选拔标准——即所谓的"兵样子",对士兵的身高体重、开弓力度以及行军速度等各方面均有着严苛要求。
只有能够符合如此严格标准的男子才有资格进入禁军服役,而稍次一等不符合标准的人则会被厢军招募。然而事实上,这条曾经无比严格的标准如今显然已被破坏得体无完肤。如若不然,北宋也不至于被打得退守淮河,仅剩下半壁江山了。
特别是在童贯和高俅掌权的时期,基本上禁军完全掌控在这些贪财如命之人手中,那传说中的 80 万禁军,竟然全部变成了他们疯狂敛财的工具!
高俅不仅通过虚报人数来骗取朝廷拨发的钱粮,导致实际禁军人数远远低于规定数量,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做出了一件耸人听闻之事……他居然要求所有的禁军士兵无需再前往军营或参加操练点卯,但每月必须向其本人缴纳一定数额的钱财!
于是乎,这些士兵被迫外出谋生,有的沦为小贩,有的去出卖苦力,还有的当上船夫等等。总之,他们必须想尽办法每月按时交钱。如此一来,本来就名额不足的禁军中,剩下的那些士兵也几乎数月难以进行一次操练。
当然,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之后,士兵们所有的时间几乎都花费在了走街串巷、卖菜卖酒等琐碎事务之上......这样的军队若是能够打胜仗,那恐怕真的是活见鬼了!
这便是所谓的禁军,即“强干弱枝”当中的那个“强干”!
......
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的,则是树枝部分,也就是厢军了。说句实在话,厢军的状况......甚至比禁军还要糟糕得多!
因为大宋朝廷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个传统:每当遇到那些既无法打败、又难以追捕到的盗贼时,干脆直接将其招安,并让他们充当官军。
于是乎,许多盗贼便将“杀人放火受招安”这种荒谬绝伦的逻辑视为自己一生所追寻的目标。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七中的记载:“景德四年(公元 1007 年),朝廷选拔殿前司龙骑卒中英勇善战者编入龙猛军。起初,这支军队共有十三个指挥,其成员均系招募而来的强盗。当时匪患稀少,因此有人提议合并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