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主要原因还是他的各方面实力一直和王墨不分伯仲,但王墨的运气一直比他好,因此他觉得是一个威胁,同时韩若雪也不是寻常女子,而是比他手下最得力的人还要出色的内外都很有作用的同伴,他们二人如果在机械之城,发展起来,做出的贡献和成绩会不亚于四位十大监管者一起做出的贡献。这显然对他来说很是不利。
第一次看完王新眼中饱含怒火,同时还有泪水,但更多的还是迷茫,毕竟现在的王千贤已经当上十五年的城主了,也很得民心(其实谈不上民心,因为这里的人几乎都是自己研究自己的,也没什么生活愿景或者长期目标,心里想的只有眼前的实验要怎么做好。)
后来他就收起了自己的情绪,开始变得有些沉闷,拼命地学习知识和锻炼身体。本来他的养父还很高兴他上进了,以为他长大了,结果过了一个月就发现不对劲了。过了一个月他就病倒了,显然是不适应这种强度。
所以就被他的养父限制了训练量,他也意识到有些太冒失了,很容易被人察觉到一样,毕竟一个小小的变化可能就会影响很大。他要慢慢发育同时想办法调查当初的事件的真相,找到机会给王千贤致命一击。
显然这是他想太多了,现在的王千贤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还害怕一条禁止人体实验的律法的人了。他甚至有了推翻帝国的想法,并且已经付诸行动了。
“嗯,老爹你的手艺又变好了。”王新满嘴的食物一边囫囵吞咽着一边说道。其实他的养父手艺也没多好,只是他习惯性的夸别人。他不知道,这其实是他在孤儿院养成的习惯,就是讨好别人。他已经没有三岁前 的记忆了,但是习惯是改不了的。
虽然很多人说过了他这样很懦弱或者虚伪或者卑躬屈膝没有尊严,但是他其实已经很努力地克制了。现在他基本上只会在别人确实有一定付出的时候给予夸奖,而不会对某些蠢货做出一些毫无意义的简单小玩意就沾沾自喜的时候附和。
他们这一家人进行的研究都不同,其他家的人大多会进行同一个项目的研究。但是因为王新的身份特殊,所以他们没有帮他们两兄弟找学堂或者家庭教师学习,而是自己教以及让这两兄弟自己读书和互相教。
很显然这样的结果就是不系统也无法相互配合。并且他们都从事不通用的领域的研究。对此王新的养父的说法是这样才好,各自研究,如果遇到什么有趣的事还可以分享。他是单纯把研究当做享乐,为此就算不眠不休几天他都乐此不疲。现在在机械之城中的人像他这么纯粹的说实话不多了。
他们要不就是为了研究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来换取功绩,要不就是想发明一个能赚大钱的东西。显然这是很难的,毕竟数万人只有十一个有实权,竞争 压力是极大的。而且机械之城因为管理者质量一届比一届差,据说要缩减防御措施,那最后肯定会裁减管理者的数量。因为不管是管理者还是群众都偏向于管理者减少。
因为管理者一开始还是纯粹的,但后面就是各个势力的对拼。虽然他们对权谋没兴趣,但争夺实验资源和货源、销售订单都是值得这群直脑筋的家伙大打出手的事。如果当初他们不是头脑一热也不可能暴露谋反之心,而是会和稳坐高台的其他贵族一样,以势压人又不逼到极点,在政变的时候也左右摇摆不站队,就发战争财。
或者这么说吧,这些人是想改变世界,或者说是整个人族,而一般贵族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层楼。虽然他们都享受掌控他人的命运的快感,但前者当权往往才能让整个群体更加积极好斗。所以很多时候明君和暴君也并不冲突。
-------------------------------------------------(分割线)-----------------------------------------------------
今天刚回归长更新还有点不适应,写了两个小时只写了两千四,以前是可以写到四千的。打补丁的话我就会写完一章或是一千字就休息一下,因为没什么顾虑,但长章节要担心审核会不会要求我删一段然后字数不够,(比如上次我提到了当今的zx就被审核ban了直接删一段,有些人明显有种族歧视的梗都可以用为什么呢,真不理解。而且我还是用的字母,只是吐槽一句。河蟹大大放我一马。)
然后我写着写着就会效率下降,一开始八分钟五百字,结果后面越来越慢了。
这章长度不够我明天白天会补,然后明天晚上还有一更。
然后我补完突然发现我好像很容易跑偏,不过反正是写自己想写的,还可以发泄一下情绪。因为我以前上高中写作文经常觉得作文纸不够用。现在反正也没什么限制,就思维发散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呗。
因为如果让我仔细描写某个场景我可能会,就像初中语文作文,如果是纯思辨我也会,所以从小到大我的语文成绩都不错。
但是我不会详略得当,所以我不能权衡好怎么分配详细的细节,干脆直接就不要求生动了,就像聊斋之类的那么写吧。好像我就是奇怪一点的,别人是描写写的长,思辨写不长,我反倒思辨写的长一点。
所以就打算从头到尾都一个样,重思辨,因为不想万一前面刻意生动了之后,后面又不能了或者是习惯性的没生动起来,结果就会被说烂尾什么的,我很不想这样。反而是前后统一更有自己的风格。
就是有一种议论小说的感觉,就像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散文有些是分不清的一样,虽然我没有鲁迅先生的水平,但我可以做到让你们分不清小说和议论文。
还有一点是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王小波,一个月看了七八本,他的小说就是很突然但又不突兀地有一句思辨,但是我觉得如果模仿他的那样又接地气又有哲理,很容易死的很惨。因为虽然他的书有很多人追捧,但其实并不算多主流的书。就像古代的《儒林外传》那样的。
这种书第一个写是经典,模仿就会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