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钱不是问题
之所以决定去京城,还是因为郭阳缺钱了。
又是近一年时间的高强度投入。
苜禾农牧,天禾种业,沙海农牧三家公司基本都到了等米下锅的程度。
但发展速度也是极其喜人的。
苜禾农牧,在有二次加压技术的支撑下,全年干草完成销售量3万吨,销售额3000多万元,
亏损额度比预期大幅降低。
两万亩普通苜蓿也已翻耕成苜禾1号,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已是茁壮的青苗。
苜禾农牧费的大头主要是在奶业体系的建设上。
通过从呼图壁和巴盟等地引种,奶牛存栏达到了2000头。
精品奶牛基因种质也已用完,一份基因种质居然能分成上百份,为100头母牛进行了配种,现已成功产仔。
除此之外,苜禾农牧通过并购手段控股了两家牛奶加工企业。
一系列的操作下来,
苜禾农牧的账上只余下一千多万的流动资金。
目前已经在接洽银行,筹备着贷款事宜。
……
民勤,沙海沙漠农场附近的生态移民区。
第一批400多户生态移民已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压沙治沙、温室蔬菜,一片繁忙景象。
百姓有了生计,自然就能安居乐业。
而此前迁移到疆省的一千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陆续有人返迁回来。
青土湖区的变化让他们惊叹不已。
黄河水源源不断的调来,石羊河中上游的排污企业也在关停,红崖山水库不再干涸,水库边缘的沙漠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就连水库下游的沙漠古河道,也有经久不息的水流流过,沿岸也被植被覆盖,不再是遥遥无际的黄沙。
丁大壮就是从疆省返迁回来的移民,四十多岁近五十的年纪。
和那些偷摸着打游击的不同,他带着家人在户籍管理处重新登了记。
但原来的村子,机井等各类设施都已关闭,而且已封沙育林育草。
完全没有居住和耕作的条件。
好在他的大伯在这处移民点落了脚。
让他们有个投奔的去处。
丁大壮跟着大伯,一路参观着戈壁上的温室。
温室里种满了红的、绿的、黄的蔬菜,让人艳羡,沿途遇到的人也都笑着和他大伯打招呼。
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想让大伯指点指点种菜的窍门。
走了一会儿,两人才来到了沙海公司的服务站。
这里已挤满了人,争抢着要承包沙海的日光温室。
争急了,有农户大吼道:“那边不是还有两百个繁育沙生植物苗的大棚吗,我提前预订行不行?”
看这幅情形,丁老汉转头对丁大壮说:“来晚了,只能贷款自建了。”
“或者是跟着去扎草方格,每天沙海公司也给10块钱。”
“还是贷款吧!”
想着大伯家三个大棚,一年就净收入了三四万,丁大壮就心头火热。
扎草方格才几个钱啊!
去年那些去挣沙海劳务费的,听说十个有九个都在后悔!
还不如直接一步到位!
湖区东部边缘,
沙海农牧承包的沙漠面积也从六万亩扩大到了十一二万亩左右。
后续的沙漠面积是政府主动塞给沙海公司的,七十年承包期,不需要承包费。
天气渐凉,但压沙任务还在继续,
陆汉斌和张竞两人站在高处,张竞依然抱着他那台摄像机,记录着沙漠里的奇观。
延绵不绝的草方格蔓延铺开,紧紧锁住沙丘,草方格里柔弱的梭梭树,还没撒开叶子,有些拘谨的贴在沙地里。
沙漠里,人影绰绰。
一车一车的麦草卸下,一束束栽成方格子;清水也赶来,在几个月前种下的树四周淋出四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