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
“我们还需要得到当地的支持,操作的好,说不定一下就能帮咱们在沪海打开市场。”“还有样机吗?准备一套加几张碟片。”
“不对,不是一般的碟片,你去找找电视台或者报社……”黄泽勾勾手,让段永萍靠近一点后低声吩咐了一番。
……
回到沪海的第三天。
黄泽终于通过秘书那边知道了又一次高升地远亲在家的时间,然后抱着一台样机和碟片,和段永萍就过去了。
“你这是?”
走进去,对方目光落在了黄泽抱着的箱子上。
“我来送礼了啊!”
“一份大礼!”
“能让你说大礼的,我恐怕不能收!拿回去吧,咱们之间不要搞这些。”
“大是大,但不值多少钱!”黄泽自顾自地走进去,一边亲自安装,一边道,“其实也不能算礼,我是来求援的。”
“我旗下有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最近新近研发出一种新机器!”
“录像机?”远亲看了一眼,道。
“差不多。”
“不过其音像载体的成本能降低不少。”黄泽拿起一张碟片,“比起大体积的录像带,这么一张碟片,就可以放得下半部电影的内容。”
说着,黄泽把碟片放进去,开始播放。
播放的内容正是专门从电视台那边找门路要到的一些远亲视察的影像。
“换一个!”
“好吧。”黄泽换成了黄飞鸿。
对方这才开始深入了解了起来,“确实没见过,这是你们公司自研的?技术呢?也是自己研发?”
“有两项关键技术需要进口,不过整合是我们的创造,大部分零部件都能尝试着让国内公司生产。”
“这项产品,如果搞地好的话,可以带动起一批上游工厂。”
“而且这是一项全新的领域,且是一项在国内可以把录像机打入废墟的科技。”
“厂子放在沪海,我可以做主给你足够的优惠政策。”对方思考片刻,立马道,“但我有个条件,你招工要优先选择本地下岗职工。”
说起这个,面前的远亲都忍不住地捏了下眉头。
“我是焦头烂额啊!”
“经济这一块,我负责。”
“今年只是我们沪海,仪电纺织下岗人数近百万。”
“扬浦那边,一对夫妻双双下岗,手里只有几十块钱,小女儿哭着要肉吃,就把钱买了肉,拌了老鼠药……”
“嗨,不说这个了。”
“说说你的预测吧,你觉得这个vcd机能做到多大的市场?”
“正版碟片终究太贵,我也只能让自己公司的内容拿出来以近乎一分不赚的形式随着机器赠送出去,不过国内对版权不太注重,盗版碟片压制肯定会泛滥。”
“另外90年到92年,我国电视机年产量在两千六百万台以上,彩电亦在一千万台以上,大家的消费力量是有的。”
“只要碟片价格一降,这个类似国外录像机的存在,必会走入千家万户。”
黄泽分析了一顿,最后才用肯定地语气给出了一个答复。
“我认为,四年内,这个机器在国内的市场可以做到百亿左右。”
“确定?”
“猜测,但我有这个信心!”黄泽笑了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