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年少曾许凌云志!玻尔模型天下知!
李奇维返回国王学院后,玻尔第一时间找到了他。
一个多月没怎么见,玻尔不再是那个风度翩翩的贵公子,反而变成胡子拉碴的大叔了。
但是他那一双睿智的眼睛精光四射,里面蕴含了无穷的火焰。
玻尔兴奋地说道:“导师,我的论文初稿已经完成了,请您帮我看看有什么需要改的。”
李奇维看着玻尔不修边幅的样子,忽然感觉有点好笑。
学物理果然影响颜值。
普朗克教授如此,玻尔也没能逃过。
还好他李大少天资纵横,物理化学生物一起学,也影响不了他的英俊潇洒。
拿起玻尔的论文,李奇维认真地阅读。
不得不说,玻尔这一次确实是厚积薄发。
而且加上他平时的严格教导,这篇论文写的行文流畅,逻辑严密,可以被当做范文学习。
李奇维非常满意。
“玻尔,论文写的非常好,可以一字不改地发表。”
“恭喜你!”
哗!
玻尔的眼睛瞬间红了,而且隐约有泪光闪烁。
他这段时间承受的压力终于得到了释放。
回想起九年前的那场讲座,玻尔只觉得恍如隔世。
玻尔:你知道这九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吗!
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面对大名鼎鼎的物理学第一天才,毫无敬畏。
甚至在对方的鼓励下,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想要发起挑战。
当时的所有人都把这件事当成谈资而已。
没有人相信,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能够战胜布鲁斯·李。
就连玻尔自己的父亲也不相信,实在是两者差距太大。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神奇。
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玻尔终于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凌云壮志。
自己的这篇论文,改进了导师的行星模型,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推翻了。
但是玻尔深刻地知道,这一切与布鲁斯教授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没有布鲁斯教授,他不会踏上物理学之路。
没有布鲁斯教授,他也不会有机会研究行星模型。
没有布鲁斯教授,他更不能参加第一届布鲁斯会议,结识那么多超级大佬。
没有布鲁斯教授,也就没有他今天的论文。
总之,没有布鲁斯教授,他就只是一個高大帅气、多金聪明的富二代而已。
只能左拥右抱,沉迷温柔之乡,享受世间繁华,普普通通度过一生而已。
他永远成为不了物理学家。
这一刻,玻尔对李奇维的尊敬和感谢,达到了神圣膜拜的高度。
“布鲁斯教授,谢谢您。”
“您是我永远的导师,不仅是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
听到玻尔如此真诚地崇拜,李奇维心里顿时乐开了。
其实严格算起来,玻尔才算是他真正的弟子。
何育杰、夏元瑮、徐启泰、钱五师、钱湖州、邓怀宁、于隐等人,李奇维在他们的身上强加了太多东西。
他们本该逍遥一生,但却与华夏的命运产生了羁绊。
他们的学术并非是纯粹的学术,而是牵扯着国家与俗世的利益。
而玻尔不同。
李奇维对于玻尔的教导,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在里面。
这一点,连克里斯、格里高利也比不上。
只有在玻尔身上,李奇维才体会到知识传承的神圣之感。
国家与个人,现实与理想,华夏与世界。
李奇维身上背负的太多,几乎掩盖了他骨子里对学术的热爱。
没有这种热爱,他前世也读不到博士。
李奇维反而想感谢玻尔。
没有玻尔,他觉得自己只是上天派来拯救华夏的机器人而已。
机械地完成各种任务,学术只是他的工具,研究只是他的手段。
而玻尔的存在,让李奇维感受到纯粹学术的温度。
那种追求宇宙真理的浩瀚意境,远远超过了家国情怀。
李奇维纵然有着后世的知识,但后世也有无数的乌云没有解决。
这一世,他注定可以无拘无束地,和历史上那些天才一起,参与到伟大的物理盛世之中。
而这盛世,将是他亲手开启的。
这一刻,玻尔忽然感觉眼前的布鲁斯教授,发生了极为特殊的变化。
如果说之前的布鲁斯教授,是高高在上的神灵,物理学的一切都引不起他丝毫的情绪波动。
那么现在的他,就好像多了一丝人味,让人觉得触手可及,是个真实的存在。
甚至玻尔还从李奇维的眼神中,感受到热血和激荡。
那是布鲁斯教授会出现的情绪吗?
以对方的地位,即便是自己这篇论文,也不应该引起如此反应吧。
忽然玻尔菊一紧,他想到了一种可能,“不会吧,别吓我。”
都说英国佬好这一口,布鲁斯教授不会是待久了被传染了吧。
李奇维从遐想中平静下来,就看到了玻尔那奇怪的眼神。
他顿时明白过来,哭笑不得,照着玻尔的头就是一巴掌。
“快滚蛋,赶紧把论文发表。”
“是时候让物理学界感受我们国王学派的恐怖实力了。”
玻尔神色激动,豪情万丈,师徒二人同时哈哈大笑。
1911年3月1日,《自然》杂志在封面发表了玻尔的论文:《论原子的结构》。
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行星模型的缺陷。
玻尔在论文中表示,按照行星模型的理论,电子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这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因为电子的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所以其加速度也在不断变化。
按照麦克斯韦方程组计算,电子带电,所以加速运动会导致电场发生变化。
而变化的电场又会激发出变化的磁场。
变化的磁场又反过来激发出变化的电场。
电场和磁场不断交替,电子的能量就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
最终,因为能量损失,电子失去稳定性,轨道半径不断缩小,坠入原子核中。
且上述过程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
按照布鲁斯的行星模型,原子是不稳定的,无法存在,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第二部分,玻尔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对行星模型进行改造。
他首先提出了电子的【稳定态轨道】概念。
认为行星模型中电子的轨道不是任意连续的,而是只能在特定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
即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为此,他引用了凯斯教授关于电子角动量的论文。
电子角动量的量子化,证明了轨道量子化的合理性。
接着,玻尔提出【轨道量子数】的概念,他用字母【n】来表示。
即如果一个原子中的电子只有一个稳定态轨道,则它的轨道量子数就是1,也就是n=1。
n只能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每个轨道上,电子都有自己特定数值的轨道能量。
玻尔把电子的轨道能量数值称为【能级】,用【en】表示,其中n代表是第几轨道。
即能级是轨道具有的能量大小的概念,而不是指轨道本身这个概念。
此外,n=1时,电子具有最低的能级,这种【状态】称为电子的【基态】。
而电子处在其他能级则称为电子的【激发态】。
n的数值越大,电子的能级越高。
不同原子中的电子,其基态和激发态的能级各不相同。
论文以【氢原子】为例,计算了电子各能级的大小,以及相应的轨道半径。
其中基态的能级为【-13.6电子伏特】,也记为【-13.6ev】。
(【ev】是能量单位,e表示电子,v是电压。)
(这个单位表示一个电子在通过1v的电势差后,所获得的动能。)
(这个能量单位相比焦耳,非常非常小,专门用来表示原子层面的能量。)
(注意ev前面有个【-】负号,所以数字越大,能量数值越小,最外层电子的能量是0。)
(电子的能级为负,是因为电子本身的动能,小于电子与原子核组成系统的电势能的绝对值。)
(而电势能是负值,所以电子的总能量等于动能加电势能,是负值。)
接着,玻尔通过理论计算,证明了其他能级的大小,等于基态能级除以轨道量子数的平方,即e/n。
比如n=2时,能级为(-13.6ev/4=-3.4ev)。
然后,玻尔还计算了电子在基态时,其轨道半径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