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桢也是仔细打量李奇维,早在第92章,他就对李奇维神往已久。
如今见到真人,简直比想象中还要惊艳无数倍。王国桢本人不是那种大帅哥,但李奇维却丰神俊朗、器宇轩昂。
这样的外表再搭配西学大宗师的身份,对王国桢的杀伤力非常大。
“奇维兄,久仰你的大名,今日一见,我甚至都对自己不自信了。”
“还好你国文差,让我找回了一点自信。”
王国桢幽默的话语,让众人又是一笑。
李奇维笑道:“黄埔理工的国文有子余兄和国桢兄,我可高枕无忧矣。”
3月底,王家果然来了两个人。
分别是王季烈的二弟王季同,28岁;四弟王季点,18岁。
王季同在1902年,就出版了《积较补解》、《泛倍数衍》、《九客公式》等数学著作。
李奇维测试完王季同的水平后,觉得他可以直接担任数学学院的教师,并直接授予副教授职位。
这也算对王氏示好,让他们能放心地源源不断把家族子弟送过来。
“李校长,我恐怕难以担任副教授这么重要的岗位。”
王季同没想到李奇维如此看重自己,他在来之前就被大哥提点过了,这个黄埔理工大学非同凡响。
自己一定要在此好好学习工作,为家族开辟新的领域。
而副教授在学校更是位高权重。
毕竟还没有到民国,这些大家族子弟对于大学的看法,就是国家的管理预备队。
所以认为教授在地位上等同于官员。
其实这点也没错,论清贵程度,哪怕在后世也可以这样理解。
“季同,你不必妄自菲薄。”
“你的能力是我亲自检验的,所以你的副教授身份乃实至名归。”
“我会将你的信息上报,很快就会批准下来。”
“希望你能在黄埔理工大放光彩,为我华夏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
王季同坚定地说道:“定不负校长所托。”
至于王季点,此刻还没成长起来,虽然懂一点化学知识,但不足以担任教师。
于是李奇维将其特招为化学学院的学生,也就是免除了入学考试。
谁知王季点非常要强,他表示要参加入学考试,如果不合格,没脸成为黄埔理工的学生。
李奇维大为诧异,心道果然是好苗子,就凭这份气魄,以后的成就不会差。
他对于王家更看重了,说不定自己的第一个女学生,就是从那里产生。
很快,时间到了4月1日。
黄埔理工大学一间教室内,正在进行紧张的入学考试,现在是物理科目。
何育杰是监考官。
他在教室内随意走动着,防止有作弊之徒。
时不时还会摇摇头,顿时给答卷人造成莫大的心理压力。
往往说明这人是个水货,想来捡漏的,被一张试卷打回了原形。
不过,有几位考生,却是让他驻足了很长时间,表情也非常激动。
显然,这几个考生都是有天赋之人,正是校长寻找的优秀苗子。
作为物理学院的副院长兼物理教授,何育杰深知自己责任重大。
所以工作兢兢业业,是三人中最刻苦的一个。
而且他也想模仿李奇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因此经常琢磨一些解题方法等,就是为了能给学生举一反三。
他通过这几个考生的答题思路,就能判断出对方的潜力。
很快,4月1日的物理、化学、数学就考完了。
4月2日则是国文和英文。
考试结束后,这些考生就可以直接回家了。
学校报销了他们在考试期间的食宿,以及来回车票。
当然,有些路远的人,干脆就没有回家。
李奇维了解他们的情况后,也没有让他们破费,而是直接让他们在学校内将就几天。
等结果出来再说。
这些住校和回家的考生,如果他们被录取了,黄埔理工大学会给他们寄送录取通知书。
作为后世的博士,李奇维当然知道一张好看的录取通知书,对于萌新学子的杀伤力。
想当初,他可是用肥皂洗完手,才拆开包裹,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张薄薄的通知书。
短短几行字,反复观看,用手轻轻摩擦金黄的纸边。
而现在,他将要给别人发录取通知书了。
所以早在几个月前,他就找人设计了,请的都是有名的国画大师。
华夏传统美学与西方科学理性完美结合,让通知书看起来和艺术品一样,甚至值得收藏。
由于一共就50多个学生,所以阅卷工作很快,三天后,结果就出来了。
何育杰等人把结果汇总,然后由于天池呈交给李奇维。
每个科目都有相应出卷老师的点评,包括考试现场情况、考生答题情况等等。
李奇维粗略看完所有人的试卷,其中主要看物理的考试结果。
当他发现其中几个名字时,突然脑海中信息翻滚。
李奇维内心一喜,看来这次真捡到宝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