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关灯
护眼
第165章 任命下达,启程北上,见大哥,袁世凯相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165章 任命下达,启程北上,见大哥,袁世凯相邀

仪鸾殿内的新政御前会议结束后,清朝政府的职能部门开始高速运转。

一条条命令以御旨的形式,下发到全国各省,然后是府、县。

所有层级的官员都要执行命令。

同时,以清廷中央的名义电告外国使者,展现大清改革之成果。

新政大臣们更是要讨论商部、学部、废除科举等大事,最后通告全国。

当然,这种大事肯定不会一蹴而就,至少还需要大半年的时间打磨。

不过,很多事情却都可以提前开始进行或者准备了。

1903年4月25日,李奇维收到吏部给他发来的通知。

让他在5月15日之前,进京面圣,然后在吏部挂号授职,出任管学副大臣。

清朝任用官员有好几种情况,但不管何种方式,有权力任命官员的只有皇帝和吏部。

对于高级官员的任命,比如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以及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等,吏部没有发言权。

这一权力是皇帝独有的,官方称为“特旨授”,是指皇帝不经过任何程序,直接任命高级官员,当然也可以任命低级官员。

光绪封李奇维为管学副大臣,用的就是特旨授的权力。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吏部整理好官员名单,再由皇帝定夺,这种形式称为“开列”。

若是皇帝不同意吏部的决定,则名单上的人就不能上任。

因此,清朝吏部的权力十分有限,基本上只能任用中下级官员。

而中下级官员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吏部要想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必须根据官员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具体有六种情况,称为“六班”。

第一种是除班,指官员初次入仕的班次,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入仕,都要进入除班等候初次授职。

科举、恩荫、捐纳、特旨等等,有好几种方式都可以得到官身。

当然如果是非科举出生者,则会需要很多考察,名次也会排在后面,分到的官职也属于次一等的。

第二种是补班,指官员本来就有官职,因为某些原因暂时离开岗位,现在又返回了,需要重新任命。

第三种是转班,指官员品级不变,在同一个衙门内转任别的岗位,一般而言都是升迁。

第四种是改班,相比转班,改班的范围更大,不局限于本衙门内。

第五种是升班,很好理解,就是升迁,是所有官员梦寐以求的。

第六种是调班,指某些特别的职位,如果原任离职,就需要特定的官员去调任。

这类情况一般是专业性较强的职务,比如漕运、河道、钦天监等。

李奇维虽然是光绪特旨授的官员,但是他依然需要去吏部挂号,走个流程。

他这种情况,就是通过除班的方式去上任,不过职位已经提前确定好了而已。

李奇维之所以想了解清朝的官员任用制度,就是为了将来给何育杰他们也弄个官身。

这样自己的黄埔理工大学,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清朝的官,满打满算也只有8年多的保质期了,但是不用白不用。

于是,李奇维带着已经返回的李三,踏上了北上之路,他决定见光绪一面。

他倒要看看封建时代的皇帝,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至于自身的安危,目前看已经不用担心了。

各方势力都没有把他定义为危险人物,只是一个技术性官员而已。

由于时间充足,李奇维决定达到京城后,先去找自己的大哥李伯开。

5月7日,李奇维和李三从塘沽下船,然后主仆二人便朝京师赶去,准备先去新军所在地。

清朝所谓的新军,也经历过一系列的变动。

1894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溃败后,为了维护统治,开始效仿西法整顿旧军,改练新军。

同年,清朝任命广西按察使胡燏(读玉)棻(读分),在天津马厂编练新军,称“定武军”,人数为4750人。

1895年10月,定武军驻地从马厂转移到小站,小站练兵自此开始。

同年12月,袁世凯接管定武军的督练事宜,重新制定了各种新军制度,聘用德国军官充任教习。

他对定武军进行了整顿扩编,使人数达到了7000人,并改名为“新建陆军”。

同一时期,清朝在其他地方,也分别组建新军。

其中有聂士成的“武毅军”,董福祥的“甘军”,这两军与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并称北洋三军。

慈禧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务,决定成立一支新军守卫京师。

1898年12月,清朝任命军机大臣荣禄为统帅,编组北洋三军和部分旧军,成立“武卫军”。

这也是后世北洋军阀的渊源。

武卫军分为前后左右中,共五军。其中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被编为了“武卫右军”,但其内部组织基本不变。

在京师大练新军的同时,各省也开始了编练了自己的新军。

比如湖广总督张之洞创立自强军,两江总督刘坤一也创立新军。

1899年,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奉命,从天津小站调往山东境内布防。

这使得他躲过了后来的八国联军入侵,得以保留实力,成为他以后最大的政治资本。

而且他在山东境内,以剿匪名义,大肆扩充武卫右军,使人数达到了近两万人,成为当时清朝最强的一支军队。

1901年,袁世凯接任李鸿章,以42岁的年龄,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清末政坛上堪称奇迹。

他的武卫右军也随他离开山东,前往京师,驻扎在京师南苑,成为朝廷拱卫之军。

1902年,日俄矛盾加剧,清朝为了加强东北边防,命袁世凯扩充新军,以便扩大驻防区域。

于是,袁世凯派王士珍选募壮丁六千,带至保定训练,称“新练军”。

真实历史上,在1904年,清朝成立总理练兵处(奕劻已提出建议),负责训练新军。

清廷任命奕劻为练兵处负责人,而袁世凯则为实际管理者。

并正式划定军制,将军队编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三等,待遇依次递减。

接着,在袁世凯的建议下,清朝计划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各省的新军为地方军,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新军。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他能成圣,整个超凡界都有责任 学霸就是要肝 食足良缘 哇草,拐来的夫君竟然不是人 紫府仙缘 相公被灭门,她带领全家种田造反 型月,开局投靠狮子王 一斤肉一个属性点 综穿:魔法怎么失灵了 大师姐靠灌鸡汤重振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