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李奇维简直是无君无父,和那些叫嚣着革命的狂悖之徒别无二致。这些言论,如果公开谈论发表,就算对方是英国爵士,恐怕也吃不了兜着走。
“奇维慎言啊!”
“幸好你是对我说的。”
“我与你父皆效力中堂大人,虽不曾见面,但终究颇有渊源。”
“若是此话被别有用心之人听去,后果不堪设想。”
李奇维随即说道:“谢学台厚爱,晚辈只是有话直说而已。”
“学台的圣贤之道与科学之道之问,也是当今华夏无数能人志士纠结所在。”
“我本人对于孔孟之道,并无轻视厌恶之意。”
“毕竟,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一点,已经很接近英国的情况了。”
“可见,我华夏文化确有可取之处。”
“只是真理蒙尘,帝王为巩固权威,愚弄百姓,致使圣贤之道全然变味,我深感可惜。”
“所以,奇维致力于教育事业,希望为百姓祛除愚昧,开眼世界。”
“但是我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若是上来就否定圣贤,别说改革了,恐怕我的命也不保了。”
“科学之道,格物致知,不涉及权力大义,为清朝统治者所轻视。”
“但是它背后蕴含的哲理却十分深刻。”
“学习科学之道后,自然就会讲逻辑,重事实,而非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四书五经之流。”
“圣贤之道和科学之道,争来争去,也不过图一时口舌之快。”
“对于华夏之崛起,无半点作用。”
“现在的华夏,需要的不是圣人,而是长枪大炮,钢铁巨舰。”
“连物质生活都不能满足,又何谈精神世界的建设呢?”
当李奇维表露他的真心后,于式枚已经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他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对方在乎的根本就不是输赢,而是整个天下苍生。
可笑自己还故意卖弄文采,想要诡辩赢得对方。
真真让人汗颜,无地自容。
他于式枚并非迂腐之辈,李奇维的观点犀利严密,直指核心,自己确实被他说服了。
道无高下之分,本就是人们用来讨论的东西,只不过被人为神话了而已。
此刻,于式枚再也不敢轻视李奇维,而是把对方当成平等之辈,甚至产生敬佩之情。
毕竟,以对方的条件,完全没有必要以身试险,参与到清朝的新政中来,搞不好就是惹火上身。
凭借他在西方的地位,可以活得逍遥自在,甚至成为一代宗师。
“奇维,今日之言,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伱虽然不赞同圣贤之语,但却不贬低,认为其一无是处。”
“而是留其精华,改其缺陷。”
“用西方之道滋养我华夏之道,乃广阔无限之胸怀也。”
“而且你志向高远,心系国家苍生,实属难得。”
“将来有朝一日,未必不能实现三立之不朽,为后人传颂。”
李奇维笑道:“学台过誉了,我只是想做一点实事罢了。”
“纵然懂得再多的圣人之言,若是不能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我学习的物理,能实实在在提高我们的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
“让华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不会落的太远。”
于式枚重重地点点头,大为赞赏,说道:“那你现在可有计划?”
“陛下让你当管学副大臣,不少人颇有微词,你得拿出真本领才是。”
李奇维说道:“我已经拟好一份纲要,正要拜托学台,替我转告清廷。”
说罢,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他的改革规划。
于式枚心中对于李奇维更看重三分,觉得自己这个大腿稳了。
不仅口才惊人,而且行动迅速,这才多久,就已经拿出方案了。
光绪给李奇维封官,自然也是需要考察的,不然怎么能服众。
李奇维的这份教育改革纲要就是证明。
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徒有虚名,一切都要看他的能力。
李奇维也深知这点,所以他早在回国前就开始在心中谋划了。
今天,终于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