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斯特简短而激昂的介绍下,李奇维缓缓走上演讲台。
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他忽然发现,这里竟然也有投影仪。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万分感慨,总有一种马上就要进入后世的错觉。
他调整心神,看着下面乌压压的人群,脸色依然平静。
毕竟已经参加过好几场的高规格学术会议了,李奇维现在对于大场面已经免疫了。
这种小讲座,对他而言,简直是信手拈来,毫无压力。
“各位哥本哈根大学的师生,以及所有人,你们好。”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物理学的最新发展。”
“布鲁斯我是没什么物理学问的。”
说着他眼睛向上一翻,然后轻轻点一下头,又慢悠悠地说道:
“可是也有一点喽。”
如此既谦虚又自负的话,瞬间让现场响起一阵笑声。
观众们都被李奇维的幽默折服,这种充满东方矛盾的语言艺术,让人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受奥斯特教授的邀请,今天我的讲座主题是:论原子结构的研究趋势。”
“诸位知道,目前论对原子的研究,我所在的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应该算是第一梯队的。”
“那里不仅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还有非常好的研究传统。”
“原子结构的研究,一直都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流和重点。”
“.”
随着李奇维的娓娓道来,台下的观众听的如痴如醉。
从麦克斯韦到瑞利勋爵,再从汤姆逊到卢瑟福。
如今卡文迪许实验室已经传承了四代。
大家都能感受到那深厚的物理学术底蕴。
接着,李奇维又从原子的历史讲起。
原子概念的提出,科学家对于其物化性质的研究,直到如今对其内部结构的研究。
然后又讲到了他自己的行星模型。
“原子结构从枣糕模型,到行星模型,完美地证明了物理学是在怀疑和验证中不断发展的。”
“在原子物理学这个领域,我个人认为是充满巨大的宝藏的。”
“小小的原子内部,目前就蕴含着无数的未解之谜。”
“比如电子的本质是什么?”
“原子核的内部是什么?”
“如何才能直接观察到原子?”
“诸如α射线、β射线等,是否和原子的内部变化有关?”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
“随着我们对原子了解的越来越深入,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人的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外面是未知的。”
“随着你从中学、大学、研究生不断学习,你的知识越来越多,所以你的圆圈也越来越大。”
“但是圆圈越大,它触碰到的未知就越多,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所以,当前的物理学没有固化,而是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
“任何人都有机会,在这个领域做出卓越的成就。”
“谢谢大家的聆听。”
会场内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李奇维的演讲内容通俗易懂,却又内涵丰富。
任何概念在他的解释下,仿佛被抽丝剥茧一般,来龙去脉讲的清清楚楚。
一点也没有学术的乏味枯燥的感觉。
他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把人们的思维接引到广阔的物理学之海,欣赏那奇谲瑰丽的景色。
这时,在奥斯特的主持下,提问环节到了。
这可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
能近距离和这样一位物理学领域的天才交流,是所有普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
之前的量子论会议、相对论会议,虽然都有学生参加。
但是基本没人敢提问。
因为身份地位摆在那,会议上那么多大佬,万一自己提出一个小白问题,岂不是羞愧的无地自容。
然而今天的讲座性质不同,它主要就是面对大学学生的。
奥斯特教授凭借他深厚的人脉关系,邀请到李奇维来哥本哈根大学办讲座,为的就是激励学生们。
让所有人以李奇维为目标,不断攀登科学的最高峰,打破极限。
因此,没有人会嘲笑敢于提问的学生。
而且通过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大家也发现李奇维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他不像某些学者,有了一点点知识就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
相反,他总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在他身上,所有人都能体会到那种平等交流学术的伟大品质。
之前李奇维在台上讲的太好了,大家听的太投入,导致没有人发声,好像都忘记了提问。
所有人都被他沉着有力,洪亮激亢的声音所感染,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而现在,大家跃跃欲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