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秉承大义、行事光明磊落的风范让朋友感动,还答应为他保密。
就在豫让摸清赵襄子出行的时间、地点后,提前一天悄悄埋伏下赤桥下(晋祠北一里处,后称豫让桥)。哪知?就在赵襄子过桥时,他的马突然受惊。赵襄子预感有情况,赶紧让手下打探。
原来又是豫让要行刺他。
赵襄子严词责问豫让: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消灭了,而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范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你却单单为范伯累累向我报仇?何故?
豫让道:"臣事范、中行事,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这段话意思是,范氏、中行氏不看好他,普通相待,他即"普通相待";而智伯以"国士"之礼待他,他肯定还之"国士"般的报答。
"国士无双"这个成语便源于此。
四、斩衣三跃,慷慨悲歌
豫让二次复仇失败后,自知已无法完成复仇的誓愿,便请求赵襄子把他的衣服脱下一件送给他,让他死而无憾。
赵襄子明白豫让之心,便脱下一件身上穿的衣服给了豫让。只见豫让拔出宝剑跳出来连刺了衣服三下后(这就是成语"斩衣三跃"的由来),仰天大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说完,豫让即伏剑自杀。
豫让"大义凛然、以死相报"的事迹后来世代相传,成为"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
由此,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豫让》中作了专门记载:"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豫让说的话遂成为千古名言流传至今。他的侠义精神也影响着后世很多志士仁人仿效。
唐代诗人周昙就曾盛赞:"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经期国士酬。"胡曾亦评:"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清代词人陈维崧的《南乡子.邢州道上作》更将豫让精神进行了完美诠释: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据载,豫让的古迹地现已成为名胜之地。还是万历十八年,邢台知事朱浩就曾在豫让桥畔修了一座豫让祠,将豫让作为乡贤供奉祭祀;如今,毁于抗战时期的此古迹地已辟为邢台豫让公园留念。
豫让的忠义精神,以及与他有关的成语"斩衣三跃"、"国士无双"、"漆身吞炭",和"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等名言用典由此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