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钢铁火炮的战争,也是后勤和经济的战争。
海面之上漂浮着一具具量产型的残骸,昨日战争中损坏的残骸,此时虽然还没有完全沉入海底,但也已经不再飘起袅袅青烟。
这些量产型不仅仅是属于塞壬,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碧蓝航线的。
毕竟在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中,光有精锐可还不够,同样是需要炮灰。
总不能真的就靠几千个舰娘,用生命去顶着数不尽的塞壬的进攻吧。
大型战役中,就如同塞壬会使用大量的量产型作为炮灰部队,来消耗碧蓝航线的有生力量一样,碧蓝航线同样采用的是舰娘小队加上量产型炮灰组合的作战序列。
以量产型作为屏障和炮灰,舰娘则作为输出的主力,这已经形成一种非常成熟的战术了。
就连王宇自己的港区之中,同样都有几艘量产型的舰船留作备用。
尽管量产型舰船的研发,在很大程度上是经过塞壬技术的破解而来,()
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技术并不安全,容易受到塞壬的反制。
但这项技术最终还是得到了相当大范围的应用。
无他,因为碧蓝航线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毕竟从实际意义上而言,碧蓝航线的势力范围也只是勉强的占据了近海以及几条主要航道。
就这样,还需要时不时的对自己海域之中的零散塞壬编队进行清理。
至于更深一些的海域,那完全就是塞壬的地盘了。
哪怕是这些司令部的高层们,也不得不承认塞壬的实力确确实实太强了。
如果不是每个战区的塞壬,彼此之间似乎都互不干涉,没有联合起来的倾向,碧蓝航线阵营这边,恐怕早就顶不住了。
而之所以这一次白鹰作战海域这边会有这么大的压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那些之前似乎从未联合起来的塞壬战区,这一次居然像是达成了某种目的默契一样,朝着白鹰战区投放了大量的兵力。
甚至在分散出一部分兵力之后,这些海域相对往年的兵力居然不减反增。
也不知道塞壬为了这次处心积虑的战争,究竟准备了多久。
但不管怎么样,压力确确实实已经给到了碧蓝航线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