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父亲拿筷子夹起一根青蒜段看了又看,忽然问母亲:“不是你做的吧?吃着味道也不对,像是……”
母亲哼了一声,说:
“你儿媳妇做的,满意了吧。”父亲嘿嘿笑,忙低头吃饭,再不敢言语。
李妙妙想说啥,周文捏了她一下。
她看看自家男人,明白了什么。
原本周武也想夸一下,因为确实好吃嘛,见父亲如此遭遇,忙闭嘴扒饭。
父亲下午出门,发现儿子在等他。
“有事儿?”他问。
周文踢脚下小石头,“奶奶把那些东西给妙妙她们,是不是有啥想法?”
父亲笑了,“你觉得呢?”
“我觉得有想法。”周文很肯定。
前世周文没捞着那两样东西,最后归属也不知道,尤其那套金饰,连听都没听过。
“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
周文有些明白了,于是说道:
“那就当有,说说呗。”
“你那几个达的孩子都是你弟弟妹妹,你要是不麻烦,能办得到,有机会就拉他们一把,办不到就算。”
“那我明白了。”
周文想了想,又说:“二叔家后来那俩就算了,我不会管他们。”
“成。”父亲说道。
父子俩交流结束。
中国父子的关系很特别,周文和父亲的关系更特别,这次回来周文又多了些变化,父亲明显感知到了,但没说啥。
不过,周文感知到了父亲的满意。
奶奶那压箱底儿的宝贝,也表达了爷爷奶奶对大孙子的满意,但更多是期许,若在前世,哪怕接了宝贝,周文肯定也get不到里面含义,这大约也是他前世没能捞着那两样东西的原因。两世之间差异的微妙,让周文更深刻的理解了这个社会,理解了这社会的运行逻辑。
下午母亲和李妙妙她们都没出去。
就在家里说话。
云里雾里,天上地下,什么都说一些,扯到哪里算哪里,如那亲子时光。
午饭后不久,来家里串门的增多。
周文叫张子琪:
“走,带你去转转。”
李妙妙想跟,母亲说:
“你不能去,就留在家里。”
妙妙不解。
于是周文解释说:“这是属于你的责任,等我回来,说说心得给我听。”
“神神秘秘的,”李妙妙嘟囔。
“要是让我知道你……”她指指闺蜜,对周文挥小拳拳,“回来要你好看。”
张子琪“嘁”了一声,“稀罕……”
声音微不可闻。
但她保证李妙妙听见了。
周文当然也听见了。
从上坟时那一跪开始,闺蜜俩的关系就有了质的变化,无可阻挡的进入了新时代,何去何从,是好是坏,很考验周文的水平,也事关他们三人未来。是左拥右抱,吃香喝辣,还是左支右挡,愁云惨淡,就看他那几下子了。
“为什么把妙妙留家里?”
院门外,小街上,张子琪这样问。
“你没见串门的多了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她们为啥来家里?”
张子琪笑,走出去几步,忽问:
“我难道不能见人?”
“小心眼。”周文去捏她的鼻子,女房东打开他的手,躲了,“有人呢……”
周文也笑,解释说:“农村跟城里不一样,这里生活节奏相对慢,人都比较八卦,而且会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猜,周家儿子带回来俩女子,还个顶个的漂亮,她们会怎么想?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关门过自家日子,不给她们看。咱又不是猴。”
张子琪唾他,“你才是猴。”
“你眼光可够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