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这位是杨阜,杨义山,天水杨家之人。”李儒介绍说。
杨阜打量着坐在主座上的董仲颖,“我曾经和许子将学习观人之术。”他说道。
“你觉得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董仲颖问道。
他对于观人之术很是好奇,相由心生,他不知道杨阜从他身上看到的是董卓遗留给他的外貌,还是他董肥肥那有趣的灵魂,甚至观人之术可能只是一个骗局。
杨阜注视了董仲颖很久,他还是依然一言不发。
过了许久,他才开口道:“董中郎您目光无神,精力涣散,坐不成型,无虎踞之态,似材庸器小之辈。”
杨阜的话语刚落,李儒的脸色就变了。
杨阜可以说对于董仲颖的评价非常低,甚至这样的话语有些羞辱人的意味在了,即使相面的结果再不好,杨阜不应该说的委婉一些吗?
李儒刚想说一些什么话语来圆场的时候,董仲颖笑了起来,“哈哈哈!”
这让杨阜有些惊讶,他想过董卓很多的反应,有不悦的,有怒斥的,有驱离的,有询问的,但是从头到尾,都没有想到董仲颖会是这样的一个反应。
作为一个经历过祖安文化熏陶的菜鸡,这样的话语并不算什么,充其量就说“董仲颖你才华一般”,况且他知道,自己属于真的菜。
可以这么说,即使是大部分人都看不上的董旻,认为他是一个依靠着血缘和马屁才得以成为董仲颖副手的。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人,董肥肥知道,自己比起他来甚至还有所不如。
所以当杨阜说他中人之姿的时候,他甚至还想要说上一句,“您谬赞了!”
“董中郎您为何发笑?”在疑惑之下杨阜问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我没有想到我会是这样的一个评价,所以发笑。”董仲颖回答道。
“可是对我相面之术有所不满。”杨阜又继续问道。
“不是,我听闻‘听其闻,观其行’一个人的评价看的是所作所为而非长的怎么样?我又听闻‘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想义山你这样的名士也肯定会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董仲颖回答说。
听到董仲颖的评价,杨阜站起身,郑重行了一礼道:“董公的见识世所罕见,我听闻董公为喂嗣那些黄巾而发愁,我有一策可解董公的烦恼。”
只是杨阜不知道的是,在四百年后,有一个叫做杜如晦的人做出了和董仲颖同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