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一个嘎嘎,一个乱杀
走错了走错了!
当进了房间,发现床上睡着的人不是柳曼栗,而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年轻女孩时,白又楼差点吓麻了。
焯!
采贼竟是我自己?!
这种行为不就是采贼么,这要是人家突然醒了,来一发尖叫,白又楼跳进黄浦江都洗不清了。
鬼知道他一步两步退出房门外的模样有多么的小心翼翼。
跟来时候的面带笑容的惬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哒~
门关上了,白又楼的心也终于落地了。
真是见鬼,差点名声就裂开咦?!
等一下,他好像也没什么好名声来着。
想到这一茬,白又楼居然下意识有了梅开二度,推门进去的冲动。
好在真的就是稍微在心里冲动了一下。
就像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他只是犯了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谁脑子里还没点肮脏想法喽~
有些人只是想想,有这方面的冲动,有些人真的干了,于是进去踩缝纫机。
然而,就在白又楼一步两步地退出房门之后。
住在这房间里那个叫做陆晓晓的姑娘,睁开了眼睛,叹了口气。
内心道了一声可惜呀。
尖叫?不存在的。
白又楼刚刚但凡敢扑上来,陆晓晓就敢反手给他夹紧,免得他又跑了。
没错,白又楼的“潜入”水平其实说实在的,相当一般。
他并没有当采贼的天赋。
被白少洁逮了个正着也就算了,一大早开溜的时候,其实也被陆晓晓给发现了。
不过这姑娘毕竟“师从”娜娜子,完全没有半点想要揭发白又楼的意思。
在发现他之后简直大喜过望!
今儿晚上没那么早睡,其实就在琢磨着,自己该用什么样的“姿势”去跟白又楼认识一下。
简单来说,关于一炮而红的机会,很多像她这样的姑娘都是想要抓住的。
可以说,越年轻越有这种机会和冲劲。
毕竟等年纪渐渐上来了,一炮而红的概率就越来越小。
炮随时可以,能不能见红可就真不好说了。
总结,儿与少年旅行团总共七个人,其中有五个妞,里头居然有四个人都知道他大晚上来“采”了。
柳曼栗是给了白又楼门卡的“罪魁祸首”,她当然知道白又楼会来,今儿晚上甚至还提前约好了的,这会儿已经洗白白擦香香搁那等着了。
白少洁和陆晓晓是在白又楼到来和离开的时候分别“逮到”了他。
章小茸不必多说,对于白又楼的进入,她太有心得了。
总之,居然只有安鹿宁这小妞完全不知道白又楼来过。
但她还是能发现一点点不对劲的~
比如,她们儿与少年旅行团的成员们,似乎没有之前那么单纯的快乐了。
原本大家也就需要考虑一下节目效果,其他时候真就在玩。
但现在吧,人心散咯。
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因为白又楼的乱入,导致一个个的都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想法。
心思有点不放在旅行和节目上了。
这就让身为局外人的安鹿宁很不理解,咋了呀?之前大家不是玩得很开心嘛。
她或许没察觉到白又楼的到来,但对于这种气氛的变化,还是比较敏感的。
但,就是搞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直到这一季的《儿与少年》录制结束了,大家即将要回去各找各妈了她也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儿。
不过在分别的这一天,气氛倒是又回来了。
大家彼此一起旅行相处了也挺久了,突然结束,心里还真有那么点舍不得。
“鹿宁姐姐~”陆晓晓哭的声音最大,眼泪最多,似乎真的在这大半个月的旅行里头,跟安鹿宁有了极深的闺蜜情似的。
安鹿宁:哎?咱们有这么熟吗?
不过看着对方那么舍不得她的样子,这傻妞顿时也有种不舍涌上心头,于是抱头痛哭。
一旁跟柳曼栗手拉着手的白少洁倒是有些好奇,安鹿宁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白又楼可谓是陪着节目组走完了最后一段时间的录制。
甭管她们在哪儿,这混蛋每天晚上都能准时“上门”。
白少洁跟陆晓晓这俩知情人士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猜白又楼晚上会去找谁。
最后发现这位爷还挺能一碗水端平的,或者说,不愧是年轻人,身体倍儿棒!
两个他都要去找一下,挨个上门。
这就让人有种很离谱的感觉:这家伙把她们节目组当窑子逛呢?
但陆晓晓用自己的一次深夜冒险证明并不是这样,她意图分一杯羹,想要让天天沉迷梅开二度的白又楼进步成为帽子戏法。
没有成功倒是也没让陆晓晓过于难过,毕竟她再怎么自信,觉得自己漂亮,那也得看是跟谁比。
安鹿宁、柳曼栗、章小茸搁那杵着,换她是男的,估摸着也暂时没心思招惹别的姑娘,那不是浪费精力么。
有那贼心,腰子还受不了呢。
但之后的试探,其实能够发现,白又楼是去找章小茸的。
比如吃早饭的时候提一句晚上有奇怪的声音什么的,相比于反应正常的安鹿宁,章小茸显然就不太对劲些。
这一下子可就有意思了!
合着白又楼天天去采,安鹿宁居然一次都没发现过?
陆晓晓立马就决定,自己一定要想办法跟安鹿宁做好朋友。
就喜欢这种笨笨的~
不过,就在她带着安鹿宁抱头痛哭,同时酝酿着怎么找机会和对方斩鸡头拜把子的时候,你的章老师突然出现。
“鹿宁!”
“唔?怎么了小茸姐姐?”
章小茸脸色似乎有点古怪,瞥了眼陆晓晓后还是开口来了句:“那个谁他居然跟咱们同一个航班。”
“哪个谁?”
安鹿宁一脸迷惑。
“你们好,这么巧啊~”
白又楼没有参与《儿与少年》的正式录制,但在最后作为一个彩蛋出场倒是没啥问题。
主要是他也真的需要坐这趟航班回去。????他的到来自然是受到了“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