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看你还有些不满意?”看到李象那不咸不淡的表情,李世民笑了:“你这小子,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那倒不是,只是觉得这些工匠们的速度稍微有些慢了。”李象摊手道:“按理来说,这点工作应该早就完成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和凡尔赛的孙子一般见识。不到一个月,就研究出这种军国利器,已经很不错了好吗?
又瞄了一眼水泥的残渣,老李开口说道:“走吧,咱们翁孙两人,在这两仪殿里走走。”
“也行。”李象也不拒绝,那就溜达两步呗。
“这水泥,朕方才听你说,需要大量的人手,产量才能上去?”老李再次问道。
“是的。”李象颔首说道:“所以孙儿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哦?”李世民来了兴趣:“你说说看,是个什么不成熟的想法?”
“早在辽东之时,臣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倭国一直对我大唐怀有窥测之心。”李象开始给李世民上强度:“之前与高句丽、百济作战之时,便可从中得知一二,倭国一直将辽东及半岛视为其囊中之物,故而派兵前来支援二逆。”
“然则其并没有料到大唐兵锋日盛,在卑沙城外海域遭逢惨败,这一次不仅将他们打疼,甚至还让倭国伏低做小,蛰伏起来,想要来大唐学习先进文化,而后徐徐图之,等到大唐日后但有虚弱之时,便会张开利口,咬上大唐一口。”
李象说的话完全不算是危言耸听,毕竟他有后世的证据来佐证他的话语。
后世有一种很搞笑的说法,意思就是倭国吃了大唐的培养,才能在日后崛起,反咬赛里斯一口,这话纯属是扯犊子。
那怎么大明就能在万历朝鲜战争的时候把小鬼子按在地上打呢?当然也有精日会说明军也不是没输,是是是,那他妈输的战役都在蔚山和釜山,意思日军歼敌一亿,虎踞海边是吧?
你带清废物,就不要把别的朝代扯上……
“既然象儿不喜欢这个倭国,那等到过些日子,出兵就好了。”李世民大手一挥。
老李虽说是不知道后世那些血泪,但是他知道李象。
既然孙儿不喜欢这个蕞尔小邦,那就把收拾倭国的事情提上日程喽。
李世民的想法很简单,毕竟李象是皇太孙,日后就是板上钉钉的皇帝。
他现在看不上这个倭国,就代表心里种了一根刺。
就算他老李在位的时候不把倭国弄了,等到李象这记仇的小子上位之后,也一定会好好和倭国玩一玩。
早晚都是打,还不如趁着他老李在位的时候把倭国弄了。
毕竟他年纪大,政治军事经验丰富,有他坐镇也是好事儿。
老李真的,我哭死。
李象不知道李世民的想法,他单纯以为阿翁是被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给说动了。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老李的想法竟然如此简单。
其实李象想揍倭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缺人手。
伱看哈,开矿、修路、工程,等等等等,都需要人手。
而倭国人和虾夷人,还就是特别好的奴……劳工。
“事情倒是还不急,理由都是现成的。”李象笑着说道:“倭国山川地域大唐并不熟悉,还要等到有关人员将倭国的地图拿到手后,咱们才好对倭国发动进攻。”
“嗯,你办事儿,朕放心。”李世民颔首道。
“在拿下倭国之后,大唐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应该会稍微缓解一二。”李象继续说道:“无论是南方的种植园经济,抑或是北方的基建工程,都离不开这些人的努力。”
“除了倭人,西突厥的人也不要忘记。”李象再次说道。
老李顿了一下,迟疑地说道:“这……有伤天和吧?”
他挺怕小象的行为伤了天和,上天再收拾一顿他的好大孙。
“什么天和?西突厥的人顽抗到底,大唐只是让他们为自己当初的行为赎罪而已。”李象摊手说道:“这叫什么,这叫劳动改造!就像是之前那些去登州劳动改造的高句丽兵一样!”
说到这个,李世民倒是想起来了。
登州的那些个高句丽俘虏,实在是让周边地区的人眼馋。
好多州刺史都上疏,请求朝廷让登州分润他们一些个劳动改造的高句丽人。
这件事李世民是知道的,但是念着要加把劲儿先把登州这个样板树起来,倒也没答应那些州刺史的请求。
“你之前发往登州的那些个高句丽战俘,倒是真的抢手啊!”李世民感慨地说道。
“这件事冯清也和我说了,只是登州现在实在离不开他们,所以冯清也是有心而无力,爱莫能助啊。”李象颇有些遗憾地说道:“听冯清说,他现在新修了一条主干道,已经修到费县了。”
老李作为人形地图机器,当然知道费县在哪里。
李象自然也知道费县,上辈子李象是个老饕,费县羊肉汤的鼎鼎大名,他怎能不知道?
“按照这个进度,等到今年年底,兴许就能修到洛阳了。”李世民有些喜悦地说道,又问:“战俘的损耗情况怎么样?”
“其实也没怎么损耗,虽说是让他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赎罪,然而冯长史给他们的待遇还是很好的。”李象笑着说道:“像是海鱼,尤其是各种鱼肠子,鱼鳞,登州人都吃吐了的东西,都给他们吃。”
李象说的是实话,这批高句丽人他是真以“劳动改造”的方略去改造对方的。
在吃上,绝对不会克扣,也不会出现那种好用就往死用的情况。
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一方面,但能得到妥善的休息,还有温饱,就不会出现大规模死人的情况。
别看这些高句丽人靠海,但鱼也不是一般人能吃到的。
这年头,平底船出海那都是九死一生,稍微遇到点高一些的浪头,啪嚓一下就翻船,出海不说是别着脑袋,至少也可以说是有去难回。
听到这话,李世民稍感意外。
“当时朕觉得你这家伙,为了发展登州,这些个去登州的战俘肯定是没什么活路。”李世民感慨地说道:“万万没想到,你竟然也会对他们生出同情之心。”
“这不是很正常吗?”李象无奈地说道:“人总共就这么些,死一个就少一个,这种繁重的体力活,交给咱大唐百姓那肯定是不合适吧?所以也只能苦一苦这些战俘,骂名我来担。”
(求月票)
(本章完)